胃部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對食物的消化、營養的吸收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胃一旦出問題,整個人都感覺都不好了……
遺憾的是,胃確實是愛出問題的器官,據調查統計,在我國,慢性胃腸病患者大約有 1.2 億,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在 30% 左右。
但是,胃其實也很委屈,因為胃并不脆弱,很多人們認為的傷胃的行為,對胃來說,就是灑灑水啦。而真正讓胃害怕的行為,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科學了解一下我們的胃。
喝冰水、吃冰沙這些不會對健康的胃產生本質的影響,吃進去之后胃內溫度是會大幅下降,但幾分鐘內就會恢復到正常溫度。
不過對于本身有腸易激綜合征的人,或者術后、體弱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吃涼的確實會帶來一些刺激,可能導致不適,如果會不舒服那就別吃了。
辣椒素會激活痛覺神經,讓人感覺火辣辣的,但不會給胃帶來實質傷害。甚至有研究發現,適當吃辣,還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減少胃潰瘍發生的作用。
但胃部已經出現毛病的朋友,吃辣可能會加重疾病癥狀,還是少吃為好。
偏好重口味飲食
高鹽食物能破壞胃黏膜,偶然的損傷可以快速修復,但如果一直是高鹽飲食,這種損傷就是持續性的,在此基礎上,胃黏膜就踏上了「萎縮-腸化-癌變」之路。
像咸菜和燒烤這些重口味飲食,除了含鹽量高以外,還可以在體內產生大量亞硝基化合物,這同樣會增加胃癌的發病率。
抽煙、喝酒
酒精是明確的一級致癌物,對身體多方面都會造成傷害,經常喝酒會傷害胃黏膜,進而引發急性或慢性的胃黏膜糜爛和出血。
煙草中的尼古丁能刺激黏膜血管收縮,導致胃黏膜缺血,還能在胃酸作用下合成致癌物亞硝胺。而且,煙霧中含有苯并芘、多環芳香烴等多種致癌物,是胃癌的誘發因素。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導致大多數胃癌和胃潰瘍的罪魁禍首,它能引起黏膜血管內的血栓形成,導致黏膜缺血;此外,它還會擴大屏障的"防御漏洞",使胃酸更容易滲透進去。
超過 70% 的胃癌和 80% 的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因此,建議大家重視幽門螺桿菌的檢查和治療,尤其是對那些有胃癌或消化性潰瘍家族史、胃部不適癥狀或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物的人群,及早發現和處理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助于預防并減少胃癌和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
日常想要保護胃,做好下面 5 點:
1、少食多餐,規律進食,不暴飲暴食。
2、細嚼慢咽,每餐的進餐時間最好超過 15 分鐘。
3、飲食營養均衡,攝入豐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高纖維食物,避免油炸、燒烤和高脂肪食物;減少鹽、糖和加工食品的攝入。
4、少喝濃咖啡、酒、含糖飲料、產氣飲料(比如可樂)、濃茶等。
5、定期體檢,注重幽門螺桿菌的篩查和治療。
胃癌高危人群,如40 歲以上人群、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有胃癌家族史或存在胃癌其他危險因素(如高鹽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最好還要定期做胃鏡檢查。
鳳凰怡康體檢中心 供稿
濟醫廣〔2025〕第1917號